这个假期 ,“暑”你不同
时间:2024-08-16
来源:本站
作者:碾子山发稿
录入:碾子山发稿
一个关爱方案,织牢留守儿童防护网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每一名少年儿童都能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未荫”工作室干警将关爱留守儿童向实质化运转,把法治服务和关爱帮扶向乡村延伸,向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倾斜,持续探索普法教育新模式,主动作为、靶向施策,汇聚未成年人保护合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蓬勃发展。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动态档案:通过调查、家访等方式,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并实时更新,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活动;
二是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座谈会、自理自护活动、主题黑板报比赛等,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三是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组织留守儿童聆听感恩教育专题讲座,开展“我为父母分忧愁”主题班会,引导他们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是开设“二线一室”:开通“亲情热线”和“教师热线”,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沟通,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五是增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教导他们在生活中注意安全,特别是煤气、火、开水、电以及交通安全等问题,组织召开座谈会,让他们互相交流,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二场倾心培训,凝聚共护未来合力
强制报告制度是及时宣传和打击侵害未成年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举措,是维护未成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止未成年再次受到侵害的重要“屏障”。为进一步宣传强制报告,切实加强对未成年的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守护未成年健康成长。8月12日,碾子山区人民检察院以“落实强制报告,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是向社区、旅馆业、台球厅、酒吧等经营者进行强制报告制度专题授课并发放强制报告相关彩页、倡议书、折页手册等宣传资料,同时,邀请区文旅局、区公安机关、区卫健委工作人员一同参加。活动现场,检察干警向宾馆、酒店从业人员具体讲解强制报告制度的内容和要求,重点强调了“强制报告制度”对解决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预防难、发现难、取证难、惩治难的重要作用及强制报告义务主体不依法履行义务可能会产生的法律责任,并提醒宾馆、酒店从业人员严格遵守制度要求,主动担负起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一旦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报案、举报,切实防范在宾馆、酒店中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发生,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二是联同区公安机关、区教育局、区妇联、区卫健委、区关工委5家单位开展强制报告联席会。会议上传达学习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察委员会等九部门下发的《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通报了2023年未成年人案件办理情况,履行强制报告案件、未履行强制报告案件处罚情况等。各成员单位立足实际亮成效、摆问题、讲困难,推动多方位发现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线索,及时高效办好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亮想法、提意见。会议强调,各成员单位要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日常沟通协作,全面落实强制报告制度情况和相关数据“月报告”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抓出成效。
三次检察赋能,助推未检社会治理
一是数据赋能,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发现该案被害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存在长期未上学情形,“未荫”检察室干警立即介入调查,详细了解未成年辍学原因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规劝,希望其早日回归校园。检察官以该案为契机延伸办案理念,将“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向纵深开展,确保适龄未成年残疾人完成义务教育,针对未成年残疾人入学难、发现难等问题,通过构建大数据模型,以教育部门、残疾人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池,进行碰撞分析,及时发现未成年残疾人应上学而未上学监督线索10条,携手各方共同促成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综合保护。
二是履职赋能,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中发现未成年人无证驾驶机动车、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等线索,对交通安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隐患,容易进一步滋生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为加强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让他们能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假期,碾子区检察机关联合辖区公安交警部门以多种形式开展未成年人暑期交通安全专项督查活动,增强未成年人安全意识、守法意识,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出行安全。检察机关通过介入未成年人强奸案件中发现,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曾经驾驶机动车搭乘犯罪嫌疑人关某某到达犯罪现场,检察机关发现未成年人无证驾驶机动车现状后,调阅公安机关行政处罚卷宗,发现4起未成年人无证驾驶机动车、电动车,甚至出现逃逸现象,同时抄报教育局涉学生群体电动车违规载人情形,反映出齐齐哈尔市交通警察支队碾子山大队存在怠于履职现状增强,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筑牢暑期未成年人交通安全“防护网”,提高了未成年人安全出行意识。
三是宣传赋能,开展家庭教育跟踪回访、动态测评及时掌握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心理、思想状态,适时调整考察措施和教育方案,有效引导监护人积极履行监护职责。分类开展帮扶教育,针对不同类别重点青少年群体及同类别群体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引导措施和行为干预方法,督促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探索建立“爱心副校长”工作制度,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共同解决未成年人心理偏差、行为偏差等问题。持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帮助未成年人筑牢抵御不良文化的“防火墙”,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铲除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土壤。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法治文化有机融合,注重运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德治、法治宣传,让遵纪守法的种子在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发芽,护航健康成长。